立秋(8月7日)→ 处暑(8月23日)
气候特点:前有”秋老虎”高温反扑,后有”燥气初显”,湿热未退而秋燥渐生。各位好龄树的老朋友,请收下这份关怀。
🛏 一、起居:防暑敛阳,夜卧早起
- 睡眠调整
- 立秋后仍可”夜卧”(23点前),但宜”早起”(6点前),顺应阳气收敛。
- 处暑后增加1小时睡眠,缓解”秋乏”。
- 防暑防燥
- 空调设26℃-28℃,加湿器维持湿度50%-60%(防鼻咽干燥)。
- 午后拉窗帘阻隔西晒,避免午后13:00-15:00外出。
🍂 二、饮食:先祛湿热,再润肺燥
(1)立秋阶段(8.7-8.22):清补为主
功效 | 推荐食材 | 经典搭配 |
---|---|---|
健脾祛湿 | 薏米、赤小豆、茯苓 | 四神汤(山药+莲子+芡实+茯苓) |
解暑生津 | 莲藕、绿豆、鸭肉 | 莲藕排骨汤+绿豆沙 |
防痢疾 | 马齿苋、紫苏叶 | 蒜蓉凉拌马齿苋 |
(2)处暑阶段(8.23后):润燥养肺
功效 | 推荐食材 | 禁忌提醒 |
---|---|---|
滋阴润肺 | 银耳、百合、梨、杏仁 | 梨忌空腹吃(伤脾阳) |
防秋燥咳 | 蜂蜜枇杷茶、罗汉果雪梨汤 | 糖尿病人换无糖版本 |
📌 关键转换:处暑后停绿豆、苦瓜等寒凉物,改食山药、南瓜等甘平食材护脾胃。
🧘 三、运动:缓收阳气,忌大汗
- 立秋:晨间6-7点练八段锦、太极拳,微汗即停。
- 处暑:增加慢跑、登山等运动,提升肺活量(下午16:00-18:00最佳)。
- 禁忌:避免高温时段运动,运动后及时擦干汗,防风寒袭肺致咳嗽。
⚕️ 四、疾病预防:紧盯三类高发问题
- 肠胃病(8月细菌性痢疾高发)
- 忌生食海鲜、隔夜凉菜,食材彻底加热,餐具定期沸煮消毒。
- 呼吸道感染(夏秋交替易感冒)
- 按揉迎香穴(鼻翼两侧)增强鼻黏膜防御力,冷水洗脸锻炼耐寒力。
- 皮肤问题(湿热+干燥引发湿疹/瘙痒)
- 外洗方:马齿苋100g煮水晾凉湿敷,或艾草+薄荷煮水沐浴。
👨👩👧 五、人群定制方案
人群 | 重点防护 | 推荐药膳 |
---|---|---|
儿童 | 防手足口病、轮状病毒 | 山药小米粥+苹果泥 |
老年人 | 护心血管,防便秘 | 黑芝麻燕麦羹+亚麻籽油 |
上班族 | 缓解”秋乏”疲劳 | 黄芪5g+枸杞10粒代茶饮 |
🌿 六、处暑特色养生:借天时排残湿
处暑三必做:
- 晒背补阳:9:00-10:00阳光温和时,晒背15分钟(阴虚火旺者减至5分钟)。
- 饮”出伏茶”:陈皮5g + 乌梅3颗 + 菊花3g煮水,清余热、理气和中。
- 穴位保健:每日按揉足三里(健脾)、肺俞穴(增强呼吸功能)各3分钟。
结语
八月养生贵在 “灵活应变”:
- 立秋 “长夏未尽,祛湿不忘防燥” → 处暑 “凉燥初起,润肺兼护脾胃”
顺应天地气机转换,方能秋冬少病痛,为健康筑基! 🍁